星期三, 4 12 月, 2024
spot_img

Latest Posts

2030教育AI年會趨勢論壇》蔡英文盼推廣AI輔助雙語教育,與會學者籲「不能急」

【文/胡冠廷  攝影/胡冠廷、鄭村棋  首圖/胡冠廷】
AI科技教育為當今社會發展趨勢,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、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22日至24日於台北市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「2030 教育AI年會體驗展覽x趨勢論壇」,第四場「雙語教育與 AI」座談邀請總統蔡英文、Google Taiwan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、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、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、新竹縣立峨嵋國中校長陳姿利等人,就AI如何協助雙語教育進行討論。蔡英文表示,台灣孩童學習語言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使用機會,盼透過公私協力,推廣AI輔助語言教育,提升台灣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。林子斌則認為,雙語學習有助於增進學生信心,也能理解另一個文化,擴大學生視野,但推動過程「不能急」。

蔡英文盼公私協力,推廣AI輔助語言教育

蔡英文指出,台灣學生學習語言時,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使用機會。現今科技突破學習的侷限,加上新冠大流行後所帶起的數位轉型趨勢,使社會投注更多心力關注如何透過AI科技來學習語言及新事物。蔡英文表示,政府從去(2022)年開始推動「班班有網路,生生用平板」的政策來強化數位教育,「透過善加利用政府和民間的教育創新內容,相信台灣學生將更能平等學習、更能依據自己的狀況和獨特性掌握學習進度,同時找到有興趣的事物。」
總統蔡英文指出,台灣學生學習語言時,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使用機會。(胡冠廷攝)
蔡英文說,教育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投入,政府會持續與民間攜手合作,創造更豐富的數位學習內容,期盼一起精進、公私協力,推廣AI輔助語言教育,並完善教育資源,提升台灣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。

AI助攻雙語教育,簡立峰:可借力使力

Google Taiwan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,ChatGPT是AI助教,而對話式學習有助學生使用,「尤其在網路上,中文資訊量少,全世界最受歡迎的1000萬個網站,中文資訊量僅1.4%,來自繁體中文的影響力可說是少之又少。」因此,生成式AI利用網路一半的內容形成其大腦,其中中文的影響力極低,「這可能是全世界走向一言堂的最大一步,是非常危險的情形。」
簡立峰認為,若用AI來推動雙語教育,可借力使力,不僅英文內容最豐富,語言模型亦主要為優化英文。不過,簡立峰也說, AI教育應是利大於弊,因台灣是少子化國家,格外需要 AI 提高勞動生產力。然而,現今國外的語言模式和AI系統,並沒有優化給台灣。因此,若台灣不優化自身內容,長期就會面臨文化與主體性逐漸流失的窘境。
Google Taiwan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,ChatGPT是AI助教,而對話式學習有助學生使用。(鄭村棋攝)
簡立峰呼籲,AI需靠訓練才能被正確使用。但他也發現,從今(2023)年5月開始,使用率卻大幅下滑。簡立峰推測,使用率高是因學生用來做作業,暑假一到才讓使用率下滑。

盼雙語學習讓學生擁有直接理解不同文化的信心

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則指出,每一位世代公民,應是可在世界上自由移動的公民,至於語言就是移動能力之一。透過英文、德文或西班牙文等雙語學習,盼讓學生擁有直接理解不同文化的信心,並擴大視野及增加同理心。蘇慧貞解釋,與其把雙語看成單獨名詞辯論、價值上的驗證,他認為應回歸教育本體,若讓學生具備移動能力是增加競爭力,語言即是其中一項能力,透過雙語學習,希望有一個更有信心的工具及方法,理解另一個文化,擴大學生視野。
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指出,每一位世代公民,應是可在世界上自由移動的公民,至於語言就是移動能力之一。(鄭村棋攝)
蘇慧貞說,大學必須討論當學生畢業後,該如何在社會上立足。因此,20餘年前成功大學即要求學生在完成論文前,必須通過外語檢定,「這讓學生在未來選項有更多可能,一起準備未來的能力。」蘇慧貞表示,在學生具備同理心後,所開發出的商業模式、科學應用工具等,才能讓涵蓋面向更加寬闊。

偏鄉學校是打造創新教育基地的發源地

20年的教學生涯中,多半時間服務於偏鄉學校的新竹縣立峨眉國中校長陳姿利表示,偏鄉很多客觀條件不如都市,但這並非限制,而是機會。陳姿利認為,偏鄉學校是打造創新教育基地的發源地,唯有給孩童最新的教育內涵,才可能提升競爭力,而非用都會區的傳統方式教育。陳姿利接著分享,他不斷和孩童強調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能吸引別人了解自己的文化,而英文是讓我們能被別人看見的工具,「像是峨眉鄉的孩子到各國用英文宣揚『茶文化』,不僅增加自信與驕傲,也更能提升學習動力。」
新竹縣立峨眉國中校長陳姿利表示,偏鄉很多客觀條件不如都市,但這並非限制,而是機會。(鄭村棋攝)
此外,陳姿利大學就讀英語學系,自認英語能力沒有特別好,卻因英語學系的背景,讓他接受不同文化的衝擊。他說,要營造環境讓孩子不再排斥英文、並喜歡英文,期盼有一天孩童站上國際舞台,用英文介紹家鄉文化。

雙語政策本末倒置,林子斌籲推動「不能急」

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說明,台灣以經貿立國,近年越來越多跨國企業來台投資,同時,本土企業因應國際化浪潮與全球佈局,我國雙語專業人才需求大幅增加,因此,政府推動《2030雙語政策》,來強化年輕世代英文溝通能力,進而增強全球競爭力。但目前多數學校英語環境未健全,不僅降低教師的教學品質,也導致學生學習成效不彰。而雙語政策的前身,是副總統賴清德就任台南市長所推出的「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」十年計劃
在《2030雙語政策》的推動下,全台灣中小學現已陸續招募雙語教師,並逐漸要求老師需具備英語能力檢測中高級的聽、說、讀、寫程度。對此,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直言「英語成績好的老師就一定是好的學科老師嗎?」林子斌舉例,像是教師英語成績出色,卻不懂該如何教導美術相關知識及技能,「豈非本末倒置?」
林子斌在教學現場觀察到許多具有教學熱情的教師,利用自己中高級的英語能力來規劃課程,「但老師們是否有考慮到台下的學生可能聽不懂,進而變成討厭英文也討厭學科的情形?」
針對雙語政策,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舉例,像是教師英語成績出色,卻不懂該如何教導美術相關知識及技能,「豈非本末倒置?」(鄭村棋攝)
因此,若雙語政策與教育現場脫節,會導致教師在教學現場出現許多窘境。林子斌表示,希望雙語是對學習加分,而不是造成師生更多的負擔跟困擾。林子斌也直言,國內許多人喜歡拿新加坡的雙語制度來比較,「但新加坡是城市國家,全境僅有340間左右的國小。」相較之下,台灣有約3600所國中小、513所高中,再加上每間學校的城鄉位置與文化不同,也讓台灣學校面對的情景比新加坡更複雜,要花更多時間給學生做準備,雙語推動不能急。林子斌認為,新加坡的政策可以借鏡,但不宜全盤複製。
他也以新加坡經驗強調,雙語政策的推動需要時間,新加坡自1965年提出,卻直到1987年才讓全國絕大多數學校雙語化。
林子斌提及,台灣的雙語政策自2018年推動至今僅5年,卻有很多人誤解雙語教育的本質。語言是溝通工具,不是讓所有學科在教英文科,若推動雙語是要教學生背單字,「這是本末倒置,甚至讓學生更早討厭英文。」林子斌呼籲,政府一定要打破迷思,且須回歸學科本質,雙語是在不犧牲學科品質下的「加分」。
回顧2030 教育 AI 年會 — 趨勢論壇|場次四 雙語教育與 AI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d4NVjezAew

Latest Posts

Don't Miss